编辑:王晓松
“老板,来俩肉合、一瓶海碧。”
在我的家乡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,不管是正午时分还是半晌傍晚,总能在大街小巷的餐馆门前听到顾客说这么一句话。
此话说明人家这是要吃饭或是临时饿了想加餐。而肉合,便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。
肉合,学名“顾县肉合”,产自偃师区顾县镇,是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肉夹馍。
当人们在饥饿时走进肉合店,首先会闻到一阵扑鼻的蒜香,这是调和肉合的蒜汁味,当闻到这个味道时,人的唾液就像一只亟待破壳的小鸟在舌尖环绕。
然后便是点餐,只需等待三分钟左右,一个夹满了肉和黄瓜丝的肉合就会做好并被端到顾客面前。
要是再点一瓶洛阳本地出厂的“海碧”汽水作为搭配,一口馍、一口汽水,肉合的焦香酥脆搭配海碧的冰爽甘甜,在夏日里实在是下饭的绝佳组合。
有的人吃完一个后觉得不过瘾,往往会再点一个,直到吃得打嗝为止。
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,“肉夹馍”多指潼关肉夹馍,馍是一个有几层脆皮的发面饼美工兼职,里面夹有卤肉和青椒、黄瓜,热馍热菜。
而顾县肉合却与之不同,是热馍凉菜。
先说这馍,它不像很多地方做肉夹馍用到的发面饼,而是用的死面。
直接将面团揉好后直接拽下一小撮,用擀面杖碾压成小而薄的饼状,随后放在鏊子上炕至两面金黄,再放入炉中进行烘烤,这个过程跟做烧饼类似。
美工包月但由于此饼并非发面而成的烧饼,因此面里并不会如海绵般胀大,而是受热后自然鼓起,像是两片贴合在一起的铙钹。
熟透后的面饼很容易劈开,如同一只小船,可以往里面添加菜。
做肉合的凉菜一般是猪头肉和黄瓜,还可以放白菜。
根据季节不同,时令蔬菜也跟着变化,但调制凉菜的做法总是一样的。
先将蒜瓣拍成蒜泥,依次添加少量食盐、酱油、醋、香油等调料调和成蒜汁备用;将猪头肉切成厚薄均匀的小片,黄瓜用菜板擦成丝。
将切好后的猪头肉与黄瓜丝放置在一个调菜盆内,用中型勺子往里倒入调好的蒜汁进行搅拌,喜欢吃辣的人们还可以在这个环节放点辣椒油进去。
调菜是个技术活,一定得拌的均匀才行,如果拌不开,吃的时候咬下去一口有味道一口没味道,肉合的品质会大打折扣,因此,调菜环节可以说是制作肉合的核心。
有经验的师傅们通常都是将菜品提前切好、蒜汁提前调制好的,馍则是现炕。
因此,顾客进店时一般会看见后厨有两个师傅,一个在炕馍,一个在夹馍,电商美工外包网这样更能节省时间。
取出一个热腾腾、鼓囊囊的死面馍,用勺子在接缝口的顶端这么一扎,再稍一用力,听到一阵清脆的声音后,馍便会裂成两半;
再将调好的凉菜夹放其中,好似空空如也的小船被瞬间塞满了财宝,又像是一个咧着嘴唇哈哈大笑的娃娃。
而顾客在闻到这股混合着面香的蒜汁肉味后,也会不禁咧嘴一笑,然后接过服务员递上来的肉合。
一口咬下去,酥脆的饼皮与鲜嫩的肉片在舌尖上起舞,给味蕾非同凡响的感觉。
如同它的名字一样,顾县肉合发源于偃师区顾县镇。
据传说,古代老百姓食材用料紧缺,不像今天这样可以煎炒焖炸卤炖,因此就将几种调料混合起来拌入生菜中,从刚和好的面里取一点烙个饼,两样食材结合,巧合中产出了一种美味。
三国时代,从都城洛阳返回封地的陈思王曹植路过顾县镇,就曾品尝过肉合;
清代官员蔺完植,更是将这一秘方传入宫廷,得到了顺治皇帝的称赞。
当然,这些传说不免带有戏剧性色彩,但却并不能否认肉合在我们本地的受欢迎程度。
三年前的七月份,河南省普降暴雨,偃师区受灾严重,很多饭店因为停电而被迫歇业,只有肉合店因用电的地方较少而仍在营业。
家中停电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,蜂拥而至肉合店,将这一风味小吃当做了救济粮。
更有四面八方支援偃师抗洪救灾的军人闻风到此,想要品味一番这名不虚传的偃师餐饮一绝。
店老板看到有解放军光临自家的店铺,更是热情招待,分文不收,往馍中多夹肉,希望自己的恩人们吃得更好、更香。
如今,党和政府提出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,鼓励更多优秀的民间传统技艺敞开家门、走向世界。
顾县镇借助肉合这一优势产业开办了一条“肉合商业街”,街上有许多家各具特色的肉合店;
不管是几十年的老店,还是近几年新加入肉合行业的年轻人,每家店都会在肉合的制作方面倾注大量新血,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。
更有家乡的生意能人,将顾县肉合卖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,让吃惯汉堡包的老外也尝一尝来自中国小县城的美味,加深他们对中华美食、中华文化的印象。
总之美工兼职,顾县肉合是一道隐藏在小巷子里的特色地方美食,我希望借助自己的文字或是以短视频的方式让它走出这个小地方,像淄博烧烤、甘肃麻辣烫一样被端上更多人的餐桌,从而走向更广阔的天地。
发布于:山西省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,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联系方式:451255985@qq.com,进行删除。